技术中心
  • 做好运营维护 绿色建筑不打折
  •   来源:中华建筑报
  • 2017-07-28
近日,某专家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,他在参加某绿色建筑项目检测时发现,由于长期缺乏维护,其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光伏板蒙上厚厚灰尘,发电系统运行效率较设计值下降近一半……
  重设计轻运营不可取
  2006年,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正式颁布,绿色建筑开始在部分地区大面积推广;去年年初,国务院发布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》,随后各省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陆续出台;今年年初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,把绿色建筑行动引入保障房建设中。
  2012年-2013年,绿色建筑标识数量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。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建中心常务副主任汤民介绍,截至2013年底,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示项目1446个,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.6亿平方米。“但是目前很多绿色建筑的实施运营情况并不理想。”汤民举例说,有些办公楼,原先设计了雨水系统、智能照明、活动外遮阳、分项计量、太阳能热水等措施,但是实际施工时由于成本控制要求,就放弃了采用,使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,最终沦为普通项目;还有的甲方销售完成后,重心转到其他项目开发上,后续运营一般交给物业公司,谁来牵头评定运营效果不得而知。
  “与设计相比,绿色建筑的运营同样重要。”汤民指出,目前不少绿色建筑项目评上绿色设计标识后就不再关注运营效果,处于维护不善甚至“零维护”状态,这导致了实际节能效果较设计目标平均出现15%-20%的折扣。
  运营标识
  是对建筑绿色水平的真实检验
  据汤民介绍,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比设计标识更难,要求建筑运行1年以上,并现场核查合格才能授予。因此,运行标识是对建筑绿色水平的真实检验,获得运行标识的建筑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绿色建筑。
  “绿色建筑只有通过有效运营管理,才能达到预期目标。但目前的现状是,建筑物的运营管理往往与规划设计与建设脱节,工程竣工后才启动运营管理工作。”同济大学教授程大章指出,绿色建筑应在规划设计阶段就确定运营管理策略与目标,在运营实施时不断地进行改进。处理好使用者、建筑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,实现绿色建筑各项设计指标。
  有调查显示,有约20%常用的绿色建筑技术项目因为本身有缺陷而无法运行。程大章认为,绿色技术实施应用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绿色物业管理的脱节,“光有好的设计、好的施工还不够,绿色建筑要确保50年运行,还要靠绿色物业。”
  万达集团是业内绿色建筑实践的标杆,截至2013年底,累计有114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认证,48个项目获得运营认证。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范珑认为,要想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的潜力,就要遵循全过程控制的原则。
  “现在大多数商业建筑的机电系统都是分散在不同的机房,由不同的厂家提供,很难高效管理,我们希望有一套提升管理效率和运营品质的平台控制系统。”据范珑介绍,“万达集团2013年研发出慧云智能化管理系统,将16个弱电子系统分为消防管理、安防管理、设备管理、运营管理、节能管理5大类,集成到一个软件平台,通过2万多个信息点位,对万达广场进行消防管理、安防管理、运行管理、节能管理,物管人员可以简单地一键式操作。该系统经2013年的试点实践后已大面积铺开使用,希望每年能节能2%-3%。”
  值得注意的是,现在一些绿色建筑项目,只是把各种绿色建材、绿色设计方法、节能技术、节能设备组合在一幢孤立的建筑物中,虽然获得各类荣誉称号,但却 没有完整的测试数据与运行数据,不能提供建设与运行的成本资料。“以追求零能耗与零排放目标的亮点工程,除了作为科普教育与科学实验用外,很难有实际应用与工程推广的价值。”程大章指出。
  成熟市场机制是关键
  绿色建筑因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策与世界节能环保主流,得到了快速发展。程大章认为,这反映了政府、工程界和房产业的建设行为正从生态意识走向生态尽责,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转折点。但他同时表示,目前国内绿色建筑运营水平普遍不高与长期以来“重建轻管”的风气直接相关,既有体制的原因,也有操作机制的原因。
  “我们只追求建成了多少绿色建筑,而管理者则是被动地去运行管理绿色建筑,积极性并不高。而且从经济角度考虑,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高于传统建筑,在低物业费收益的状态下,不少物业管理机构会把绿色建筑视为一种负担,以致不时停用一些绿色设施。”程大章说,“要明确绿色建筑管理者的责任与地位,如果能获得绿色运营认证,物业管理机构也应得到相关荣誉和奖励。”
  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,政府一直给予极大的政策支持。但是,诚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一次采访中所指出,补贴发挥的只是引导作用,绿色建筑要驶上健康轨道,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,最需要的还是成熟的市场机制。
  从前期的规划、设计、建造、设备和产品提供,到后期的城市运营,绿色建筑是以城市为载体的庞大产业,需要政府、企业和公众的共同配合和参与。公众应该有意识和要求,从反向促进政府、开发商、设计和建设单位提供更好的环境,提供更高品质的绿色建筑产品,这样最终形成多方良性的互动,共同受益。

本文二维码
使用手机微信“扫一扫”功能,扫描以上二维码,即可将本文发布到“朋友圈”中。

微信公众号
扫描以上二维码,添加“筑博会”官方微信公众,实时了解最建筑节能行业动态。

相关资讯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专题策划

  • 疫情相关专业讲座
  •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,通过空调通风系统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正确运行,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,最大限...
  • 2019中国建造4.0技术...
  • 2019中国建造4.0技术交流加拿大考察团——加拿大国际绿色建筑大会暨装配式建筑与城市能源考察活动
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,倘若您发现本站有侵权或不当信息,请与本站联系,经本站核实后将尽快修正!